一是推进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改革,助力双创人才培养。明确学生创业成果学分管理规定,三年来共有20项专利、实践等成果转化成学分;二是实行弹性学制,鼓励学生跨专业双创。认真贯彻教育部41号令要求,出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管理激励办法》,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实行弹性学制;设立实践项目任务积分,通过积分兑换学分,鼓励学生参与跨专业实践项目;三是设立双创教研小组。学校分别设创意、实创、创新三类教研小组,以项目为导向开展教研。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的教学模式,用小微创新成果和任务指标进行考核,引导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