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特色专业建设实践成果创新
(1)“立足地勘行业发展,传承核地质特色文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要发展必须重视专业内涵建设,专业建设的灵魂则是专业文化建设与传承。“立足行业、服务行业”的理念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宗旨。行业文化凝聚着行业的价值观、发展观,是行业的核心和灵魂,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对接行业文化,是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打造高职教育特色品牌的重要途径。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在在专业建设实践中引入行业制度、规范到校园,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勘道德价值观,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不同层次的价值理论教育。让学生在学校期间明确“和谐共荣”是地质人共有的文化底蕴、“献身地质事业无尚光荣”是地质人共有的价值理念、“地质找矿,强国富民”是地质人共有的追求、“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是地质人共同的作风,“实事求是,创新发展”是地质人共有的职业操守,“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 是核工业人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
(2)多学科交叉、数字化、服务化职业教育理念的创新;
多学科交叉、数字化、服务化是地质学科发展的趋势,而聚焦“中亚、东南亚”,拓展海外地质就业市场则是职业教育的实际落脚处,因此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在顺应学科发展趋势和职业教育实际落脚处的前提下,一直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构建有专业拓展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技能实训模块。
(3)传统地学三大实习与学徒制融合的创新;
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有利于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在7年多的专业建设实践中,与合作单位联合制定了校企合作开展地质认识实习制度、校企合作地质填图实习制度、校企合作生产实习制度、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制度,这四个制度保障了实习内容设计与行业岗位技能需求的对接、保障了实习实训队伍的双师型。
(4)开放性、共育性、共融性、模块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
实训基地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一系列要素的统一体,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能培训与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硬件,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与水平,高职院校也担负着培养国家和地方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中与企业、政府三方探索,依据行业需求、学生需求、专业需求、区域需求,实施实训项目模块化、实训基地开放化、实训基地共育化的建设方案,最终实现了实训基地的24小时全天开放,实现了实训基地设备能为企业所用,实现了实训与生产任务模拟的融合,实现了教学实习与企业业务培训的结合。
现有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四种-筑巢引凤、多方共育、企业定制、模块化,四种模式即独立又依存,即实现了实训基地建设中的经费短缺问题,又解决了实训基地设备效率地的问题和实训模块不适岗问题。
开放性、共育性、共融性、模块化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必经之路,其是实现校内、校外、企业等资源共享的最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