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还是混动,换电还是充电……关于电动车的发展模式一直都在争议中。面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争议,企业该如何抉择?
3月末,一场名为“电动北京”的测试活动中,北汽生产的E150EV在北京四环路上接受了城市路况下续航里程的考核,结果显示满载21度电跑出了130.5公里,比获准生产时目录公告的120公里续航里程更长。
北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林逸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汽新能源公司今年的产销目标为3000-5000辆。据他透露,在当前示范运营规模达1000多辆的基础上,北汽还将针对私人购买需求研发更多新能源车型,其中E150增程型电动车和混合动力版年内将先后投放市场。
汽车商报:北汽新能源曾经跟Better Place公司合作,这是一家以换电为主的技术和服务公司,但是现在好像不再提及此事,Better Place这种换电方式是否已经被北汽放弃?
林逸:外界对于Better Place公司的关心,主要还是关心充换电方式。我个人认为,现在争论充换电还为时尚早。目前,电动汽车技术本身、充换电模式以及运营模式,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推进产业化,所以适合什么就做什么。
比如北京公交都是定点定线运行,便于集中换电,我认为区域性的乘用车也可以用换电方式。但是作为个人用车,属于个性化需求,换电模式就很难推广,客户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而换电模式的前提是统一。我个人的意见是现在什么都可以试验,市场决定一切,只要试得好,什么都可以。
汽车商报:北汽新能源汽车目前使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您接触的其他新能源企业在电池技术上有什么别的选择吗?
林逸:目前国内行业公认的磷酸铁锂最可行,再想提升的话,三元材料可能是更好的路线。国际上这几家也都在做,我们样车也有三元材料,只是没上公告。
汽车商报:徐和谊董事长2007年曾表示,北汽未来新能源发展的路线是在传统车基础上改装电动汽车的动力总成,不在外形上做过多的改变,目前北汽的新能源汽车计划是否仍是以改装为主?
林逸:那是针对当时而言。今年年初,我们曾召开了北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专题会”,包括工信部、科技部、北京科委、经信委还有行业专家等,经过研究一致认为,北汽新能源公司未来定位是“前三年打基础,后三年上水平”。从现在往前三年,初步建立产业链,建纯电动车的生产能力、试验检测能力;后三年就是上水平,具体体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在整车上(现在上了公告的是三款车,马上C70GB这款车这个月上公告,四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