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在原有传统汽车上改装的),我们正在组织几个团队,开展的都是全新平台的纯电
驱动研发:一个是市科委和科技部申报的项目,在科技部申报的基于轻量化技术的纯电驱动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按照我们对外宣称的是“大中小三个平台”。
另一个是工信部牵头的新能源汽车国家创新工程,他们选了五个本土企业做纯电动汽车,我们排在第一位。我们申报的是A0级别,具体的目标是2014年准备投放市场1000辆,2015年达到5000辆,这个是全新品牌的,从底盘到车身都是,北汽研究总院一部分人与我们组成联合团队,一起联合开发,目前在做前期准备。
后三年上水平,首先在整车方面,由传统改装车模式转为全新正向开发基于电动车的模式。关键系统方面,前三年打基础,现在叫做一元三公司,北京市新能源科技产业园是北京科委与北京大兴政府主导的。我们这两个产业园228亩地是一期工程,现在正在规划新能源科技产业园的二期,按照规划二期产业园要建立15万辆的模式,一期是2万辆的规模。
汽车商报:据了解,北汽纯电动车的销量今年预计是3000辆,这个数字是否有挑战性?
林逸:3000辆不是虚的。北京市有一个计划,2013年准备新增纯电驱动汽车5000辆,包括公务乘用车、出租车、私人购置的乘用车,还有环卫和公交车。作为北京本地企业,要承担主要任务,所以我们3000辆的销售目标应该差不多。
汽车商报:北京市政府即将出台的私人购买电动车政策将会有什么亮点?
林逸:北京市私人购车的细则迟迟没有拿出来,我个人认为任何东西都是一把双刃剑,好处肯定是节能减排,而政府要面临多层压力,所以比较慎重是有道理的。北京市科委牵头正在制定私人购买电动汽车的实施细则,也征求过我们企业两三轮意见了。据我所知,这个细则趋于成熟。
北京今年有私人购车的计划,大概在一两千辆的规模。今年北京市总体投放五千多辆示范运营,有两千辆是出租车,就是我们现有的远郊区县这种模式,还有包括大客车和公务车等等,其中也包括私人用车。此外,政府还会组织相关的机构,比如北京电力公司来建这些基础设施。
汽车商报:北汽电机和电池很早就已布局,这与其他企业相比有何特色?
林逸:作为北汽电机与电池研制的参与者,我在2007年到北汽任北汽研究总院的常务副院长。2009年,研究院建设了一个新技术部,主要负责新能源汽车的研究,那时候还是做前期研发,技术储备,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后来北京市对北汽的期望值很高,希望北汽尽快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