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008

授课班级

旅游管理0531

授 课 日 期

       日第  周星期     

授课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

授课章节名称

第三章       人文景观导游

第一节  人文景观概述

教学目的

        熟悉人文景观的概念、特点和类型

        掌握人文景观的美学评价

     

重点与难点

人文景观的美学评价

更改、补充

节 内 容

补充人文景观相关实例

使 用 教 具

多媒体

课 外 作 业

如何对人文景观进行美学评价

课 后 笔 记

 

检 查 意 见

签字

         

一、课前导入

二、授课内容(参照本课课件)

  (一)人文景观的概念和特点

   1、人文景观的概念

    人文景观是整个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结晶,是人类对自身发展过程科学的、历史的、艺术的概括。

   2、人文景观的特点

    导游员在导游、讲解人文景观时,需要紧紧把握其特点进行。这些特点可以概括为:

    (1) 人文景观的历史性

    (2) 人文景观的人文性及人为构景的独特性

    (3) 人文景观的民族性

    (4) 人文景观的地域性

    (5) 人文景观的科学性

    (6) 人文景观的实物感和建筑特色

    (7) 人文景观的隐性特点

   (二)人文景观的类型

    结合导游工作的实际要求和常规导游讲解的一般内容,将人文景观分为四种类型:

    1、游览鉴赏型

    2、知识型

    3、体验型

    4、康乐型

   (三)人文景观的美学评价

    1、文化建筑景观美

    2、民族风俗和宗教特色美

    3、神话传说的潜在美

    4、人文景观中诗词、额等文学艺术美

三、小结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009

授课班级

旅游管理0531

授 课 日 期

       日第  周星期     

授课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

授课章节名称

第四章       人文景观导游

第二节  古代建筑艺术导游

教学目的

        熟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知识

        掌握古代建筑导游要领

     

重点与难点

古代建筑导游要领

更改、补充

节 内 容

补充古代建筑艺术相关实例

使 用 教 具

多媒体

课 外 作 业

如何以古代建筑艺术为线索进行导游?

课 后 笔 记

 

检 查 意 见

签字

         

一、课前导入

二、授课内容(参照本课课件)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知识

    中国古代建筑按性质和功能可分为:宫殿、工程、寺院、住宅、园林、陵墓、石窟、桥梁及各种建筑精品。按建筑材料可以分为石建筑、土木建筑、木构建筑、竹木建筑等。从导游讲解方便的角度出发,大致将古建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木结构建筑,如宫殿寺院之类;另一类是砖石为主的砌筑雕刻之类,统称为非木构建筑,如桥梁、陵墓、城池、石窟等。

    1、木结构建筑

    2、非木构建筑

      (1) 古代雕塑艺术

      (2) 石窟及造像

      (3) 古代城池

      (4) 长城

   (二)古代建筑导游要领

    1、掌握建筑美学知识

       (1) 创造性的斗拱结构

       (2) 装饰性的屋顶形式

       (3) 巧妙性的色彩装饰

       (4) 衬托性的配置建筑

    2、突出建筑的功能性

    3、掌握中国不同朝代建筑的历史背景

     (1) 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朝气蓬勃的上升期。

     (2) 封建国家的分裂与民族大融合时期——苦难的悲惨世界

     (3) 盛唐时代——繁荣昌盛的和平年代

    4、学会运用比较法进行讲解

  

三、小结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010

授课班级

旅游管理0531

授 课 日 期

       日第  周星期     

授课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

授课章节名称

第五章       人文景观导游

第三节 佛教建筑艺术导游

教学目的

        熟悉宗教建筑艺术风格

        掌握佛教龛窟、佛教寺院和佛塔的导游要领

     

重点与难点

佛教龛窟、佛教寺院和佛塔的导游要领

更改、补充

节 内 容

补充佛教建筑艺术相关实例

使 用 教 具

多媒体

课 外 作 业

如何以佛教建筑艺术为线索进行导游?

课 后 笔 记

 

检 查 意 见

签字

         

一、课前导入

二、授课内容(参照本课课件)

    1宗教建筑的艺术风格

1)从位置上讲,宗教建筑与周围环境,东西方明显不同。(西方宗教建筑要求靠近民居,使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故在环境选择上受到一定限制,但也有建于山巅水滨而环境优美者。而中国佛教、道教按其教义,应远避尘嚣,力求清净,以利于修身养性。)

2)从外观上讲,东西方宗教建筑也有所不同。(西方建筑讲究主体效果,东方建筑讲究布局艺术。)

3)共同之处在光线运用和结构布局方面。(在光线运用和结构布局上都极有讲究。其共同之处是内部光线较暗,以突出灯光或烛光,而减少外界的自然光,引导人们暂时忘掉苦难的现实而沉浸于对天国的幻想中。宗教建筑内部不求宽敞,而求其高,使其虽大而感觉上却小。)

    2、佛教龛窟

    (1) 选址  在石窟选址中,朝向普遍受到重视。根据我国地处北半球温带的地理气候条件,最好为南向或南偏东,西向和北向容易受到风雨的侵袭,于朝拜和保护都不方便。

    (2) 开凿

    (3) 石窟(刻)艺术的欣赏讲解

    3、佛教寺院  寺院建筑有以下特点:

    (1) 为木结构建筑。

    (2) 斗拱是木架构的关键,大屋顶、飞檐与其他木构古建筑相同。

    (3) 中心定位,均衡设计,以中轴线为主,成四合院布局,向纵深扩展。以正殿为中心,前后二殿烘托,左右有配殿,多数是一正两厢,钟、鼓楼列于两边。

    (4) 注意自然美和寺院周边环境,多见园林景观。

    (5) 重色彩和装饰,屋顶流丹溢彩,花墙、门窗,非雕即画,藻井彩绘,与诸菩萨相得益彰。

4、佛塔

     塔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塔进入中国后发生的变化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塔的用途增多了。第二,塔的形制增多了。汉化佛教的塔,主要包括地宫、塔身(含基座)和塔刹三个部分。

    (1) 地宫  地宫是中国式佛塔特有的结构,又称“龙宫”或“龙窟”。

    (2) 塔身  塔身包括塔基和塔身两部分。塔基是整个塔的基础,覆盖在地宫上。    (3) 塔刹

    塔刹,就是塔的顶子,有尖的、圆的、有用砖石砌的,也有用金属制作的,形式多样。作为塔的最崇高的部分,冠表全塔,至为重要。

三、小结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011

授课班级

旅游管理0531

授 课 日 期

       日第  周星期     

授课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

授课章节名称

第六章       人文景观导游

第四节 其它宗教建筑艺术导游

教学目的

        熟悉道教宫观建筑、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基督教教堂建筑的艺术风格

     

重点与难点

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基督教教堂建筑的艺术风格

更改、补充

节 内 容

补充道教宫观建筑、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基督教教堂建筑相关实例

使 用 教 具

多媒体

课 外 作 业

如何以基督教教堂建筑艺术为线索进行导游?

课 后 笔 记

 

检 查 意 见

签字

         

一、课前导入

二、授课内容(参照本课课件)

    1道教宫观建筑

    从总体上讲,宫观的布局吸收了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根据八卦乾南坤北、天南地北之方位,以阴阳子午线为中轴,坐北朝南,讲究对称。两侧日东月西,取坎离对称之意。其选址重视风水,以便于“聚气迎神”。其结构多为中国传统的木结构体系,其组合原理和建筑艺术,与宫殿、佛寺、宅第大体相同。宫观建筑群一般由神殿、膳堂、宿舍、园林四部分组成。与佛教寺院所供神像相比较,道教宫观殿堂的设置与布局没有那样固定和严格,但其整体建筑大致相仿,区别在于宫观门前多建有华表和幡杆,宫观院内还建有突出清修成仙意味的园林。

    甘肃道教名胜丰富,有名的有平凉崆峒山、兰州金天观,兰州白云观,陇西七真观,天水玉泉观,临夏万寿观等。

    2、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聚众礼拜的场所,也称礼拜寺。其建筑结构严谨、质朴,由礼拜大殿、邦克楼、讲堂、浴室及阿訇办公、居住用房等组成。目前,中国存在和保留的清真寺,根据其汉化的程度,可分为殿堂式和阿拉伯式两种类型。这两类建筑艺术具体情况如下:

(1) 殿堂式清真寺的建筑风格

殿堂式清真寺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始于明代以后。它多采用四合院式、有明显的中轴线,建筑物布局井然有序,有突出的主体建筑,充分显示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总体艺术形象的特点。

(2) 阿拉伯式清真寺建筑风格

阿拉伯式清真寺建筑又分为三种类型:内地始建于元代以前的古寺;当代的新建寺;新疆地区的清真寺。

    3、基督教教堂建筑

    教堂,亦称“礼拜堂”,是基督教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源于希腊文,意为“上帝的居所”。在中国的教堂建筑艺术中主要有:

    (1) 罗马式教堂

    (2) 哥特式教堂

    (3) 拜占庭式教堂

    (4) 中国宫殿式教堂

三、小结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012

授课班级

旅游管理0531

授 课 日 期

       日第  周星期     

授课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

授课章节名称

第七章       人文景观导游

第五节  独特的民间建筑、第六节  节庆活动导游

教学目的

        熟悉我国独特的民间建筑艺术和节庆活动

        掌握我国独特的民间建筑艺术和节庆活动的导游要领

     

重点与难点

独特的民间建筑艺术和节庆活动的导游要领

更改、补充

节 内 容

补充民间建筑艺术和节庆活动的导游要领相关实例

使 用 教 具

多媒体

课 外 作 业

如何以民间建筑艺术为线索进行导游?

课 后 笔 记

 

检 查 意 见

签字

         

一、课前导入

二、授课内容(参照本课课件)

   (一)民间建筑概述

    北方地区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民居,江南地区“四水归堂”式住宅,云贵高原的“一颗印”式;还有鄂伦春和鄂温克族的“仙人柱”式毡账;维吾尔族“阿以旺”式住宅;傣族、景颇族、壮族的“干阑式”竹木楼等。它们有各自的地域,民族特色,都是独特的旅游资源。甘肃农村广泛使用的“土炕”和陇东窑洞。

   二)节庆活动概述   目前我国的节日可分为以下五类: 1、国家法定节日  2、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3、少数民族节日(泼水节、火把节、那达慕大会、三月街、歌圩节) 4、现代文化经济节日庆典 5、宗教节日

   三)节庆导游要领

    在节庆活动导游过程中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1、讲解要领

    针对某一特定的节庆而言,导游员应该从突出文化性、趣味性和奇特性的原则,去设计讲解内容,并在讲解过程中注意旅游者的反应,及时做出调整。

    此外,在节庆活动导游中,导游员应把握住一个欢乐的基调,既然是喜迎佳节甚至“几喜临门”,讲解一定要充满活力,应用轻快活泼的语言,讲出欢声笑语,讲出快乐祥和。

    2、活动要领

    旅游团队参加的节庆活动,一般包括观赏性活动和参与性活动,或二者兼有。

    参加节庆活动,第一,需要导游员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第二,参加一些民族活动时,要向旅游者特别强调活动过程中应注意遵守的民族风俗和规则,避免因旅游者不懂“规矩”而出现一些尴尬局面。

    第三,要自始至终重视安全问题,包括旅游者的人身安全和随身物品的安全,尤其是在现场情况较复杂、团队人数也较多的情况下,一定要落实好预防措施。

第四,导游员要以饱满的热情,带领全体旅游者投入到节庆活动欢乐的热潮之中,此时的导游员应成为团队活动的导演和指导。

最后,还应注意劳逸结合,注意不要因节庆活动而耽误后续的行程。

    (四)接待要领

     要求导游员做到:

     1、思想上高度重视,注意格外维护旅游者的尊严,从每个细微之处确保万无一失。

     2、有意识熟悉了解有关本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基本数据和“热门话题”等,以备旅游者关心时能有所应答。

     3、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为旅游者活动日程的改变做好协调工作。

三、小结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013

授课班级

旅游管理0531

授 课 日 期

       日第  周星期     

授课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

授课章节名称

第八章       人文景观导游

第七节  民风民俗导游

教学目的

        熟悉民风民俗的概况和民间曲艺——花儿

        掌握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及其风俗

     

重点与难点

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及其风俗

更改、补充

节 内 容

补充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及其风俗相关实例

使 用 教 具

多媒体

课 外 作 业

如何以民风民俗为线索进行导游?

课 后 笔 记

 

检 查 意 见

签字

         

一、课前导入

二、授课内容(参照本课课件)

    (一)民风民俗概述

    风俗是社会生活中一个最富情趣的领域,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二)甘肃特有少数民族及其风俗   

1、保安族

    (1) 人口分布与族源

    (2) 宗教习俗

    (3) 婚姻嫁娶风俗

    (4) 文学、体育

    2、裕固族

    (1) 人口分布与族源

    (2) 宗教信仰与节日

    (3) 民族饮食与服饰

    (4) 婚嫁、殡仪与禁忌

    (5) 其它风情与民俗

    3、东乡族

    (1) 人口分布与族源

    (2) 教派、门

    (3) 饮食、服饰

    (4) 婚娶、殡仪

      三、璀璨的民间曲艺——花儿

    “花儿”为流行于青海、宁夏、新疆、甘肃民间山野的一种高亢、悠扬的山歌形式。“花儿”起源于民间情歌,后来其内容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位居于甘肃临夏、甘南、定西一带的汉、回、东乡、保安、土、撒拉和藏族人民通常用这种独具风格的民间歌谣来表达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真实地反映了高原人民的民族意识,思想感情和生活习俗。

“花儿”多以花卉起兴或作比喻因此得名,题材非常广泛,而以情歌为多。根据结构、格调、唱法和风格的地区差异,甘肃的“花儿”又可分为临夏“花儿”和洮岷“花儿”两大流派,它们又各有南、北路之别。临夏“花儿”又叫河州“花儿”,以临夏回族自治州的“花儿”为代表;洮岷“花儿”以临潭、岷县的“花儿”为代表。

三、小结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014

授课班级

旅游管理0531

授 课 日 期

       日第  周星期     

授课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

授课章节名称

第九章       人文景观导游

第八节  博物馆导游、第九节  陆上丝绸之路

教学目的

        熟悉博物馆导游的基本概况(陶器、瓷器、青铜器)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概况

        掌握丝绸之路在甘肃的基本情况、佛教盛况和历史贡献

     

重点与难点

 丝绸之路在甘肃的佛教盛况和历史贡献

更改、补充

节 内 容

补充相关实例

使 用 教 具

多媒体

课 外 作 业

如何民风民俗为线索进行导游?

课 后 笔 记

 

检 查 意 见

签字

         

一、课前导入

二、授课内容(参照本课课件)

   (一)博物馆概述(陶器、瓷器和青铜器)

   (二)丝绸之路概况

大约从公元前4世纪时起,希腊、罗马便称中国为“赛里丝”,意思就是丝绸之国。这说明在张骞“凿空”西域[狭义的西域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地区,广义上指就当时地理知识所知“西方”的泛称,包括现在的中亚、西亚、南亚部分地区和东欧和北非个别地方]之前,丝绸之路就已经存在。

    “丝绸之路”的开通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之间。公元前2世纪,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中国与亚欧大陆间的贸易通道,建立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地中海沿岸的丝绸贸易关系,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全线开通。最早使用“丝绸之路”一词的是德国历史地理学家弗迪南德·冯·李希霍芬,他在1877年首先使用了这一名称。

    丝绸之路的主要线路,可以划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

    (三)丝绸之路在甘肃

(四)丝绸之路甘肃段上佛教的兴盛

丝绸之路,不仅仅只是中国对外输出丝绸等商品的通道,而且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印度的佛教,正是通过这条道路传人中国内地的。

    (五)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是连接中国和西方世界的第一座桥梁。通过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不但大大增进了中西各国各族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而且大大丰富了东西方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西域歌舞、大漠驼铃、万里黄沙、晶莹冰雪,这是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开拓的陆上“丝绸之路”在我们脑海中唤起的美好遐想。今天,我们沿着这条历史之路,可以尽情游览风光壮丽的高山、大河、沙漠、戈壁;探访引入幽思的长城、古道、城堡、烽燧;还可以欣赏艺术荟萃的石窟、寺院和其他历史遗存。丝绸之路古老而又年轻,是读不完的历史教材,是赏不够的历史画卷,也是紧跟时代、生机勃勃的现代通道。

 

三、小结